你的位置:亚冠杯结束了吗 > 新闻动态 > 良医的境界和修炼

新闻动态

良医的境界和修炼

2025-04-12 14:19    点击次数:115

中国医师协会医学人文专委会名誉主任高金声

生活中,我们常常为那些为国为民献身的人所感怀,崇敬他们的精神世界。他们的心胸如大海一样广阔,他们的形象如高山一样巍峨。

前不久,我读到我国高超声速风洞奠基人俞鸿儒院士的事迹。他研究风洞技术50余年,为国家原子弹、火箭、人造卫星的实验研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更令我们感动的,是俞鸿儒师从的、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“两弹一星元勋奖章”的郭永怀院士。郭永怀是在我国核弹、导弹和地球卫星三个领域都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。

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、教育家冯友兰先生曾说过人生有四个境界——自然境界、功利境界、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。郭永怀、俞鸿儒这些科学家的人生,真正实现了老子所说的“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”的天地境界。

回过头来,想到我们的医疗行业,作为医务工作者是不是在思想境界上也要有更高的追求呢?回答应该是肯定的。而且在众多的医学前辈和年轻一代的医务人员身上,我们也已经清楚地看到了。

前几日,翻阅柜子里师友给我的赠书,看到多年前北大医院一位老医生寄给我的散文集《冰底水》。其中有一篇文章是发表于20年前报纸上的,文中她谈到了“良医”二字。

这位老医生早年就读于名牌医学院,毕业后就分配在学院的附属医院工作,一干就是40多年。文中她谈到,“人们对‘良医’界定的条件是:1.认真诊疗病人。2.自己治不好的病人,愿意请其他的医生诊治。时至今日,我都恪守着这两条标准。我将自己看作是‘永远的住院医’。我会认真对待每个来看病的患者。‘少数人可以先富起来’,而这少数人在我理解,不应包括解除患者疾苦的白衣天使们。我愿意做一名货真价实的良医,这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。”

她,只是医生队伍中普通的一员,但我们看到的是她对己严苛的自责,看到她心怀菩提的修炼,看到她对“怀救苦之心、做苍生大医”的向往。我相信,人们都会发自内心地尊敬这位老医生。

我们仰望那些德高望重的前辈,虽不能都与他们并行,但总要有一种不懈的追求,处处谦卑,时时自省,日日修行。倘若如此,我们的内心就会不断得到净化,我们离良医的境界才会越来越近。这种境界在未来AI辅助诊断的时代会更显珍贵。若机器能完成90%的诊疗分析,剩下的10%对患者眼神的解读,对生命故事的倾听,对医疗伦理的抉择,正是医者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。

有一本书中讲到,医生应有“三重境界”——治病救人,人文关怀,灵魂抚慰。这应成为“良医”二字的完美注脚,也应成为我们修炼的毕生追求。▲